迁址公告
  招租公告
  招租公告
  中山火炬开发区湾西智谷(2420单元
  2022年度中德(中山)生物医药产业
  2022年度中山火炬开发区生物医药与
  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度中山火炬开发
  点击查看更多>>
请输入关键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山基地:放飞大健康梦想——医药经济报报道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3-05

  从一开始只有几千万产值、1.5个企业,到现在形成了中西药品、生物工程、医疗器械、化妆品、保健食品、药包材六大产业集群优势,进驻企业超过140家,年产值150亿元的大健康产业园,中山国家健康产业基地(以下简称“中山基地”)用了15年的时间。

  梁兆华,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管委会总监。作为推动国家健康基地发展的主舵手,他也在国家健康基地工作了整整10年。去年底,国家健康基地所在地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为梁兆华颁发了“十年贡献奖”,令他百感交集。“1994年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成立,经历了10多年的探索,可以说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梁兆华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

  聚焦大健康  

  1994年,国家科技部在全国批准了两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山国家健康产业基地是其中一家,另外一家就是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园。后来,国家发改委先后确立了包括广州、深圳在内12个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不过,与其他产业基地不同的是,中山健康基地的发展模式是聚焦大健康产业,这也是中山基地的最大特质所在。

  截至2010年初,中山健康基地的落户企业已达140多家,形成了中西药品、生物工程、医疗器械、化妆品、保健食品、药包材等大健康领域六大产业集群。2009年,健康基地工业总产值达到151亿元,同比增长11%。

  回首中山基地的成长过程可谓筚路蓝缕:2004年科技部刚批下“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这一资格之时,只是给了一块牌子,中山缺乏医药工业基础,也没有大的医院,更没有搞新药研发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发展健康产业从何谈起?

  “本以为拿了国家级的健康产业基地牌,企业就会自动找上门来,财源滚滚,但没想到办产业基地是那么难的事。”梁兆华告诉记者,基地起步阶段虽然很多药厂都来考察过,但是因为政府起步投入不大,缺乏相关资源和经验,整个基地环境显得很落后,很多大企业来考察一看:一片农田,一些地方还要划船才能过去。结果很多企业都没有留下来。

  “当时基地只有一个半厂:一个已开工生产,另外一个在建。”梁兆华说,这种状况一持续就是6年,直到2000年。现在听起来像个笑话,但当时的确如此。

  直到2000年,时任科技部副部长的邓楠来到中山基地视察,基地才迎来了二次起飞的机遇。邓楠敦促中山市要重视基地建设,中山市政府开始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基地才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首先,市政府投资了几亿元,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其次,制定各项政府优惠政策,建立各种专项基金;其三,充实基地领导班子,从市里各个部门抽调精干力量担当基地发展大任,梁兆华就是在这个时候从某大型国企调到了中山基地,并从2003年开始成为基地负责人。

  而大的环境则是,2000年开始,随着中国医药产业新一轮快速增长,这个附加值高、环保压力小的朝阳产业引来了各地的追捧,药谷和医药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中山基地在二次起飞时遇上了上海张江、深圳高新区、海口药谷、北京生物产业园、浏阳医药产业园等诸多竞争对手。

  当一家企业同时接到数个城市园区伸来的“橄榄枝”时,简单地以税收和土地优惠已不能打动他们,他们需要的是产业链的互补和园区配套的软件服务,以及园区品牌带来的良好成长氛围。

  对此,梁兆华看得很清楚,中山基地适时地提出了“优惠不如优势”的理念,打出了六大优势:优良的区位环境;广渠道行业信息汇聚;高效率报批通道;系统的医药销售网络;强势的融资渠道;高品位的产业园区。由此,基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企业落户、厂房建设、投产营运、税务、工商、人员招聘、产品进出口、项目申报等一条龙服务。从2000年至2005年,健康基地每年的产值翻番。

  2007年,积累了较好基础的中山健康基地开始重新审视定位,有选择性地挑选入驻企业,往大健康产业方向进行布局,逐渐发展到了今天六大产业集群的优势。去年下半年,国务院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站在国家战略层面提出要加快发展中山健康产业,这给中山健康基地的发展又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营造配套环境  

  随着国内医药园区的不断发展,各园区的竞争早已超越了原先的层面,一位研究国内药谷发展的专家表示,前几年药谷刚起步的时候,大家只是在硬件的层面竞争,依靠土地、税收等条件来吸引企业投资,现在则更多是在“软实力”层面展开竞争。

  中山基地正是在打造这种软实力,营造基地良好的配套环境方面下功夫。2007年,诺华旗下山德士制药的进驻,恰恰就是看中了中山基地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配套服务。当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同时,因为看好中国非专利药市场,山德士制药把生产基地放到中国,但是中国的药品注册手续等方面当时比较繁琐,中山基地管理公司注意到这个情况,适时地帮助山德士解决注册问题,双方的最终牵手也就顺理成章了。本报记者从山德士中国了解到,2009年,山德士的全球销售额为75亿美元,山德士中国业绩也达到了约6亿元人民币,全年上市了9只新产品。

  有着60年医药从业经历的安士制药董事长徐孝先,2003年退出丽珠之后选择了“中山再起”。在采访中,徐孝先也表达了对基地的肯定,“选择在中山健康基地落户,就是看中基地产业化的发展特点和全方位的服务理念,我们的定位是外向型的国际化处方药生产基地,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长期的优势效应远比短期的优惠措施重要。”据悉,从2003年进驻基地至今,安士制药已成为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和市场建设于一体的新型医药生产企业,其钙制剂销售额居国内药房市场前3名。

  中山珐玛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美国FDA生物样品分析GLP认证和美国FDA动物实验GLP认证为标准,开展药物代谢、药代筛选和药物毒性研究,其非临床研究合同外包服务平台为园区以及国内外医药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是基地构建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的重要公共平台。

  去年7月,全国最大规模的现代中药及天然产物活性物质对照品与标准品资源库落户基地,该项目运营后,3~5年内可以建成拥有几千种对照品与标准品的资源库,既可以服务基地内外医药企业的研发,也可以联合粤、港、澳资源,共同打造一个国家级的标准平台,为中国争取在国际标准化中的话语权。

  中智药业集团总经理李淑梅则表示,中智2009年的工业增长率能达到58%,也是在基地的平台和各项完善配套服务下完成的。此外,基地还参股华南新药创制中心,与中国药科大学、上海有机药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开发了涵盖医、药、健、食等领域的科创项目,并结合由国外专家组成的CRO队伍等,这将为基地在健康产业链的顶端创造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

  除了为企业营造良好的配套环境,基地还为创业型企业提供资金帮助。首先,火炬开发区每年有3000万元的产业资金,主要资助3个方面:一是落户健康基地的企业、项目符合条件的,可以获得一笔资金支持;二是开发新产品、申请专利的支持;三是产学研平台搭建,添置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其次,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利用企业的厂房物业及一些无形资产进行融资,支持企业的发展。再就是帮助企业寻找风投等渠道的投资,同时,积极扶持园区企业IPO,目前基地内有六七家企业准备上市,其中一家已通过证监会的审批,另外还有五六家正进行股改。

  “我们的特点就是以产业化为主,通过科技研发、资本和物流的带动,做强、做大健康产业。”梁兆华表示:“目前基地的主流企业和重点科研项目发展都已经初步成型,我们的优势在未来将更加凸显。”

  

  大健康基地不是梦  

  2009年3月,诺华公司全球CEO乔杰夫访问中山健康基地,口气迫切地说:“中山是山德士在中国的非专利药制造中心,我们完全有实力在现有基础上扩大规模10倍,年产能达到6亿片!”

  培育十大龙头企业、十大高端产品,正是中山健康基地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梁兆华告诉记者,十大龙头企业就是目前销售1亿~10亿元的企业,通过创新、人才、融资等措施,把这些企业培育成近100亿的龙头企业;十大龙头产品则是企业做大的根本,基地也将重点培育,比如即将投产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心脏”等。“山德士目前有6个亿的销售,只是其设计产能的十分之一,如果产品审批都通过了,产值马上就上来了。”

  梁兆华向记者透露了中山基地未来的发展思路:基地六大产业板块都是必须的,每个板块都协调发展,形成二三十亿元的规模,每年都要20%~30%的发展速度,再过10年,基地能做到1000亿元。“如果我们做不到1000亿元,就愧对了这个国家级的品牌,作为中山的支柱产业,如果没有1000亿元的规模,是支撑不起这个产业发展的。”

  对于中山基地未来发展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梁兆华也有清晰的认识。他告诉记者说:“中山基地发展到今天,未来发展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这些挑战并不是其他地方园区给我们的,因为我们已经具有良好的企业发展生态环境了,具有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了,真正的困难和挑战是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比如一些外企,要把整个团队搬到园区来,就需要很多人才支持,要求这些人既要懂得管理,又要懂医学。这就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去为企业找人才。”

  梁兆华认为,做健康产业园就像把孩子培养成博士,这个过程是比较长的,付出也是比较多的。“现在国家和地方对健康产业都非常重视,基地会用更多的资源和精力争取项目,对项目的支持也会更大。”对于未来,梁兆华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