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4,中山产业最亮点的名片有哪些?“湾区药谷”一定榜上有名。 2024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国家健康基地扩区提质,构建“一基地六园区”空间格局,实现产业统筹布局、资源协同配置。中山生物医药产业的新高地——“湾区药谷”呼之欲出。 中山国家健康基地是我国第一个按国际医药园区标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唯一一个国字号健康产业园区。经过三十年发展,国家健康基地现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医药产业的一面旗帜,落户大健康类企业540余家,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特殊食品化妆品、健康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格局。 在“而立之年”,中山国家健康基地释放“湾”有引力:一个个填补空白的“首创”成果涌现,一批批产业前沿的高精尖项目落地,优质平台“筑巢引凤”,产业集群向“新”而行…… 拥抱这些passion时刻,“湾区药谷”加速奔向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厚积薄发“首创”新药“狂飙”
2024年经济领域最热的一个词就是“新质生产力”。这一年,中山国家健康基地创新成果实现“厚积薄发”,不断向外界传递出“湾区药谷”的创新脉动。 创新,这里有“十年磨一剑”的韧劲。 近日,和博制药自主研发的异硫蓝注射液博林兰上市,填补了国内实体肿瘤手术领域的一项空白。作为一种术中淋巴示踪剂,异硫蓝注射液可以有效帮助医生判断癌症是否扩散,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成功率。
和博制药上市。
达影医疗的乳腺X射线系统获批医疗器械三类注册证,打破数十年国外垄断,目前企业已获3个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个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创新,这里有闪耀国际舞台的成果。 今年,康方生物50亿美元出海的依沃西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这一创新药物实现了“肿瘤免疫+抗血管生成”的双重抗肿瘤作用,将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和希望。 不久前,中奥生物申请的ZA001软膏尖锐湿疣适应症管线也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标志着针对HPV病毒感染相关良恶性疾病、其他恶性肿瘤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性疾病的创新药物研发将取得重要进展,有望填补国际上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创新,这里有抢占前沿赛道的布局。 全球首个骨坏死创新药莱博瑞辰RAB001全面启动Ⅱ期临床开发,有望成为全球最先上市的靶向治疗骨坏死1类新药,填补治疗骨坏死领域空白。 哈佛大学医学院归国学者周鹏辉教授创建的泛恩生物也迎来新进展,2024年7月,公司的产品“TAL-T细胞注射液”正式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的临床试验默示许可,适应症为晚期恶性实体瘤。 …… 企业创新发展,背后是中山国家健康基地的全方位护航。2024年,中山国家健康基地通过领导挂点重点企业、现场办公会等创新形式,为企业畅通渠道、纾困解忧,新增3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同时,健康基地还通过“一企一策”深度服务方案,做好领军企业、链主企业等培育工作,康方生物顺利获批药品经营许可证,推动康方生物设立营销中心,打造产业链创新生态体系。 如今,一个巨大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要在园区搭建起来,各种要素齐全,产业链成熟度高,集产业投资、项目孵化、公共平台、行业交流、新药发现、新药研发咨询、CRO服务、IPO等新药研发必备要素于一体。 企业的创新活力反映在一张张进击的榜单上:康方生物位列“2023年度中国生物医药企业TOP20排行榜”第5位,中智药业位列“2023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第57位,乐心医疗获“2024年广东省数字经济制造业百强企业”;康方生物、九州通、九洲药业荣登“医疗健康上市企业创新力排行榜”。
以投促引“耐心资本”引凤来
壮大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资本的“陪跑”,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周期规律对资本的“耐心”提出更高要求。 2024年,中山新成立了总规模10亿元的生物医药天使基金,2024至2026年计划成立超100亿元规模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进一步以金融资本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山国家健康基地也搭建了“政府引导资金+政策性股权基金+社会资本”多层次资本体系,成立了健康医药投资子基金7支,基金规模超20亿元,积极参与园区企业上市战略配售、可转股债投资、设立SPV基金、投资准上市公司、联合省市基金共同投资促成购地项目落户。
中山国家健康基地园区一角。
以投促引,招商联动,泽辉生物、麦济生物、欣协生物和洲瓴医疗落地建设中试和产业化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纷纷落户,恒动生物、莱博瑞辰、珈钰生物、范恩科尔、中奥生物等一批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也加快集聚,中山国家健康基地还通过股权投资,助力星昊医药、英得尔等园区企业加速发展。 2024年7月,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30周年暨高质量发展经洽会举行,活动上,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招引的11个大健康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集聚成势。 其中,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中山产业转化基地项目颇为引人注目,这是医疗器械领域设立的唯一一家国家级创新中心在大湾区的首个产业转化基地。把握“大桥时代”机遇,两个“国字号”平台实现了双向奔赴。国创中心将采用“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研发+中山总部”“全球创新+中山转化”模式,促进深圳和中山在创新、转化、制造三个环节的全面对接和高效融合,实现医疗器械产业链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率最大化。
空间再造催生产业集群“蝶变”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大平台的赋能。当前,火炬开发区正以国家健康基地核心区、民众原药港、深中合作创新区生物医药园区为载体打造“湾区药谷”,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火炬开发区正以国家健康基地核心园区、民众原药港、深中合作创新区为载体打造湾区药谷。
国家健康基地核心区规划建设于深中通道火炬出口处,将重点招引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疫苗、高端医疗器械、细胞基因治疗产品项目等,推动珠江口东西岸健康产业链深度融合。 民众原药港与广州南沙只有一桥之隔,这里将可提供超过千亩稀缺的M3土地(三类工业用地),满足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合成生物产品的中试、产业化以及化妆品土地需求。 民众深中合作创新区100平方公里范围内,火炬开发区规划了首期15000亩作为生物医药园区,承接深圳和全球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项目。 据了解,中山健康国家基地还计划自建湾区药谷产业园,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园区,2025年将先行启动起步区一期40亩的建设。 该片区位于火炬高新区东部(原鲤鱼产业园),地处深中通道火炬高新区出口处,将重点招引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疫苗、高端医疗器械、细胞基因治疗产品项目等,加速生物医药产业“蝶变”。 分散的产业空间正连点成片,新兴产业集群轮廓初显。接下来,“湾区药谷”将推动珠江口东西岸健康产业链深度融合,引领带动中山逐步成为大湾区乃至全国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集聚示范区、研发制造基地、应用成果转化地、科技创新策源地以及国际合作创新区。 一审:陈海波 二审:涂莉 三审:万鹤群 资料来源: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