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姚志彬:广东将探索第三方医药电子交易平台 |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1-16 |
今年是抗击非典十周年,又是新医改踏入深水区的攻坚年。作为改革排头兵的广东,如何深化医改、惠及民生,备受关注。 15日,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将在广州召开,部署新一年工作。一向儒雅低调的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昨天接受记者专访,畅谈热点焦点,披露一系列民生利好消息。 回望 谈医改成果 我给自己打85分 记者: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已踏入第5个年头了。医改五项任务,广东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您个人打多少分? 姚志彬:这几年来,广东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我个人觉得,可以打个85分。我们看看目前的改革进展情况: 一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显著加强。5年来,中央和省先后投入162.4亿元(中央19.6亿元,省及各地配套142.8亿元),改造建设项目2906个,改造建设面积533.1万平方米,84家县级医院和966家乡镇卫生院完成新一轮改造建设。 二是基层运行新机制和基本药物制度顺利推行。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逐步扩大到村卫生站。鼓励二级以上医院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三是新农合制度快速发展并实现并轨。2012年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达到270元以上,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70%左右,最高封顶线达到15万元以上,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并与城镇居民医保实现合并运行。 四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10类基本和7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全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25元以上,珠三角部分地市达到40元以上。全省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68.3%。启动全省范围地中海贫血防控项目。 五是公立医院改革破冰试点。2012年,全省16个县(市)率先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深圳市大胆探索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东莞、珠海市也加快了改革试点步伐。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完善,人民群众个人就医负担还较重。这些问题需要在下一步的改革中逐步解决。 非典十周年广东“防疫大堤”全面建成 记者:最近美国一些州、我国北京等地的甲流疫情比较凶猛,再次引起公众对传染病关注。今年是抗击非典10周年,您当年是临危受命上任,一晃10年过去了,广东的“防疫大堤”建设得怎样?如果再来一次非典,我们能否从容应对? 姚志彬:经过10年建设,各级财政投入约200亿元,可以说广东的公共卫生“防疫大堤”全面建成。通俗地说,在传染病防控方面有三大变化: 一是早发现。10年来全省各级财政投入约30亿元,建设各级疾控中心,硬件建设、运行机制、人才队伍和能力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在全省各级医院一直延伸到乡镇卫生院,都100%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广东在全国率先探索疾控机构机制改革,21个地级以上市的疾控中心都已经实现了财政全额拨款,吃上公粮、安心服务,公益性得到体现。 二是早治疗。广东建立了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省级应急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去年应急大楼已经启用,成立了一支卫生应急救援的“国家队”。另外,全省医院的重症治疗学科都发展起来了,省人民医院等大医院都建起了负压病房,可以随时大规模收治传染病人。 三是政府多部门协调、全社会动员参与。传染病防控不仅是卫生部门一家的事情,现在政府多部门的合作机制已经建立,群众的参与意义也很强。 但我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形势还相当严峻,需要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今年将分批组建传染病防控、紧急医学救援省级卫生应急队伍。 破题 省医院管理局应在“大卫生”框架下设立 记者:当前医改踏入深水区,面临很多深层次矛盾,如何推进?广东医改“十二五”规划提出今年要建立省医院管理局,不少医院担心“又多了一个婆婆”“跟卫生部门会扯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另外,现在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挂靠在卫生厅,实际运行中遭遇了部门协调难等问题,怎么办? 姚志彬:今后五年是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监管体制改革是今后五年的改革重点。在医疗服务监管方面,要依法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行为监管,按照协调高效和责权利一致原则,推进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在“大卫生”框架内整合相关部门职能,成立医院管理局,切实承担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职责。我一直认为,所谓“管办分开”,其实现在已经是这样了,公立医院是政府办,卫生部门只是业务管理,人事归组织部门管,建设项目归发改、财政管,医保归人保部门管。医院管理局应该是在“大卫生”的格局下,把这些分散的管理职能统筹起来,减少扯皮,而不是另设一个卫生部门,那没有意义。 今年全省所有三级医院实现检验结果互认 记者:今年卫生部门有哪些惠民的新政策措施? 姚志彬:今年要集中力量抓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有几个民生利好消息: 一是今年要持续扩大基层医改成效。根据国家出台的新版基本药物目录,及时调整省级增补目录。同步推进非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站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调整二级以上医院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的比例。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积极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推行全科医生团队分片负责的网格化健康管理服务,开展家庭医生、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 二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指导16个试点县(市)抓好改革试点,年底前初步形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路子,争取在更大范围展开,为2015年底前在90%的县级公立医院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打好基础。总结推广深圳市公立医院改革经验,指导珠海、东莞市加大改革力度。 三是继续开展便民惠民服务,今年全省所有三级医院要实现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互认。继续扶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总量75%的地区,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和新建公立医院。 四是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全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30元以上,出台《广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指导目录》,规范项目资金的分配与使用。要将 一定比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分配给村卫生站,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补助。 五是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目前积极争取中央项目支持,筹集4.43亿元启动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启动省级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整合各地已建立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及纵向业务系统。 改革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记者:最近,高州人民医院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医生收取药品回扣。医药回扣这个医药行业的痼疾如何根治,令人关注。 姚志彬:日前,卫生厅已经派了督查组去高州,当地纪检、公安等部门展开了调查,一旦查实,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今年,全省卫生部门要严抓反腐纠风工作,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在药品监管方面,重点是改革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目前省医改办正牵头研究我省改革方案,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第三方医药全流程电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 期许 医生不能当“手术匠”要加强人文素养 记者:您除了担任行政职务,还是中山大学神经解剖学的教授、博导,而且很喜欢写诗,出版了《黄梅雨》、《多雪的春天》两本诗集。您一直强调要加强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教育,但很多医生护士认为自己忙得够呛,哪有空读诗写诗?您怎么看? 姚志彬:人文素养教育绝不仅仅是读几本书、写几句诗,“医者仁心”,其根本在于如何理解人、敬畏生命,如何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现在医患矛盾激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患缺乏良性沟通。 医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涵盖了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医务工作者不能只当一个手术匠,“见物不见人”,需知你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需要温暖和沟通, 而不仅仅是冰冷的手术刀和药品。 我们鼓励和倡导医界同仁在精益勤勉于业务的同时,要更多地阅读和思考,更多地涉猎文学、美学、音乐和绘画,以至哲学和伦理学等,敬畏生命、赞美生命,了解技术对于生命的局限性,了解医学技术的边界在哪里,体验医学人文的普世性和生命伦理的世俗性,从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整个卫生行业的人文环境,实现精神家园的重塑和仁心仁术的回归,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 |
|